(通讯员:张宏宇)6月13日上午,南开大学药学院举办“聚散天涯 药我南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送别即将离校的2024届毕业生,倾听毕业生代表在南开求学的个人体会和对校院的发展建议。药学院党政领导、毕业生辅导员和毕业生代表出席座谈会。
新征程即将开始,药学院院长首先向广大毕业生表达了情意满满的祝福,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学校和学院近年来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令人欣喜和振奋的成绩,并以一个个杰出南开药学人的励志故事为例,为毕业生们讲述动人的“最后一课”,鼓励毕业生们坚定信念,合作创新,勇敢拥抱未来。在战胜挑战中成长,在风雨洗礼中蜕变。
座谈会上,各位优秀毕业生代表先后发言,汇报自己在药学院的“成长答卷”,并提出对母校的建议与期待。
“正值南开百年校庆,被南开深厚的底蕴和先进的科研条件所吸引,毅然决定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博士毕业生孙圣怡在毕业之际感慨良多:从刚接触课题时的迷茫坎坷,到科研重压下的执着坚守,再到后来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撰写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多次实现成果转化……4年来,依托学校提供的科研平台,孙圣怡将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对科研工作的向往化为切实的行动。毕业后,他将留在学校任教,继续践行将自身所学奉献给母校的美好愿望。
“公能兼济,日新月异”是药学院本科毕业生刘若禅成长故事的关键句。四年来,初到南开时的青涩懵懂,大一下分流后对于专业认知的迷茫,早已在学院老师和学校“南开发展有我在”的帮助下转化为对药学的热爱和对南开的归属感。大学期间,刘若禅积极参加科研训练,依托学院的资源和平台,成功在药学相关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从特色中药助力庄浪乡村振兴到井冈山集中学习,在学院外出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将小我融入大我,不断提升公能素质……承教于学院领导老师的指导和教诲,他成为药学院历史上第一个本科生周恩来奖学金获得者,并顺利进入北京大学继续深造。
“我们带着对梦想的憧憬与渴望从五湖四海相聚南开园,不知不觉度过了三年幸福的南开时光。这三年,我们见证了南开药学的快速发展、高歌猛进。”致力于药理学研究的硕士毕业生杨悦这样说道。三年来,在老师和学校的帮助下,她从一名对生物实验一窍不通的小白,成长为发表SCI论文4篇的研究生;从一名只会简单整理材料的办公室助管,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公能朋辈导师;从一名对就业一知半解的在校生,成为了斩获了多份就业offer的优秀毕业生。她坦言,在追求卓越的路途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公能济世的初心使命和心怀天下的理想追求。毕业后,她将赴梅花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继续在生物医药领域发光发热。
“建议均衡本科生药化药学专业人数分配比例”“希望学院每年设置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名额,用于支持学科交叉研究”……即将毕业的他们,也不忘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期待,希望药学院越来越好。
药学院党委书记魏占玲作总结讲话,她表示药学院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就是“拼搏与奋斗”,激励大家敢拼才会赢得尊重与认可,鼓励同学们以更卓越的成绩谱写“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时代新篇章。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南开始终在时代的风云中砥砺前行,而药学院始终秉承“为人类健康,创一流药学”的使命和责任,希望毕业生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殷切嘱托,既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把个人事业发展与学院学科发展相结合、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座谈会后,与会领导与参会同学合影留念,同时为参会代表颁发了具有药学专属特色的书签。“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赠一枚书签,坠一缕流苏,愿同学们做践行终身学习的“能者”,祝愿大家从药学院起跑,奔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前程路远,相逢有时。毕业生们表示,会永远铭记老师的谆谆教诲,不忘学院给予的帮助,无论今后身在何方,都会继续支持学院的工作,关注学院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学院也将持续关心毕业生们的成长,期待着同学们在更广阔的天地大展宏图,希望毕业生们牢记身为南开药学人的使命与责任,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