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药学院“药润陇黔”社会实践队抵达甘肃,开启为期多天的中药产业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活动由我院姜民教授带队,并特邀兰州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杨志刚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马琳教授和李天祥教授参与。
【首站探访:解码现代化中药生产】
实践队首站来到始建于1929年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展厅,讲解员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该药企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科学提炼,改良国药”的创立初心,到抗战时期战时药品供应的爱国义举;从新中国成立后的西迁兰州,到改革开放后的产业升级;特别是十余年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向现代化制药企业的华丽转身。

实践队在钱双喜经理的引导下,参观了获得GMP认证的现代化生产基地,重点观摩了企业的智能工厂和自动化生产线。在提取车间,队员们见证了数字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在制剂车间,自动化制丸的全流程标准化生产场景让同学们赞叹不已。

通过实地考察,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这家百年药企如何将传统中医药智慧与现代制药技术有机结合。实践队队员表示:“佛慈药业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医药企业在守正创新中实现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这对我们理解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校企对话:共谋产学研合作新篇】
在与甘肃药业投资集团举行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与校企合作展开深入交流。姜民教授分享了近红外技术在中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提出将该技术引入企业质检环节的可能性。李天祥教授结合甘肃中药材资源优势,提出当归、党参等道地药材的深度开发建议,强调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性。马琳教授则从道地药材种植角度,重点阐述了优质种子种苗繁育的重要性,建议通过规范化种植技术提升药材品质。杨志刚教授重点强调了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建议依托甘肃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健康产品系列。

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俨钧对中药材市场形势和企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表示期待与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希望借助高校科研力量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会议气氛热烈,双方就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等议题深入交流。姜民表示,此次交流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将把企业的需求和建议带回学校深入研究。
【校际交流:共育中医药创新人才】
在与兰州大学药学院的交流座谈中,兰州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王敏、党委副书记曹茜及副院长杨志刚带领学院行政及科研骨干热情接待了实践队师生。王敏首先回顾了两校药学院的历史渊源。她提到,多年来双方在师资互访、学生交流等方面始终保持着密切交流。双方还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协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多位队员在座谈中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参与两院的联合科研项目,为促进东西部药学协同发展贡献力量。会后,实践队参观了兰州大学中药标本馆,馆中收藏的500余种中药标本、1200余种药材和动物标本为队员们提供了宝贵学习机会,也让实践队对西部特色药材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据悉,南开大学药学院“药润陇黔”社会实践队接下来将前往“千年药乡”陇西县,继续走访中药材交易市场、药圃园及中医药博览园等地,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行走中感悟中医药文化精髓,在实践中探索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径。